17:14-23像一粒芥菜种的信心

经文背诵:马太福音17:20

17:14-21耶稣医治了得癫痫病的男孩

  • 17:14-16耶稣在他们面前变了形象之后,他们就下了山。当他们到了众人那里的时候,有一个人来见耶稣,他在耶稣的面前跪下,告诉耶稣他儿子的一切问题。他尊敬地称呼耶稣“主”。然后他求耶稣“怜悯”他的儿子——意味着他要耶稣医治他儿子的问题。问题就是儿子得了癫痫病——意味着他的行为“疯狂”或他有癫痫,使他行为奇怪。因此他“很苦”——意味着他非常痛苦。比如说,屡次跌在火里,屡次跌在水里。最终这个人告诉耶稣,他带了他儿子到他的门徒那里,他们却“不能医治他”。这似乎是一个绝望的情况,因为儿子是无助的,儿子的父亲也是无助的,甚至耶稣的门徒在这种情况下也已被证实是无助的。不过父亲来到不会无助的那一位那里——耶稣。他是这个人最后的希望。
  • 17:17-18耶稣用两个答案回答他(和周围的众人):(1)耶稣说他们是“又不信又悖谬的世代”——意味着他们对神没有信心和依靠,并且他们在道德上是败坏的,或他们对神的理解是错误的。然后耶稣表达了失望,说:“我在你们这里要到几时呢?我忍耐你们要到几时呢?”(2)接下来,耶稣告诉父亲把他儿子带到他这里来。耶稣斥责那附着儿子的鬼(恶魔),鬼就出来。从此孩子就痊愈了——意味着没有延误,儿子当下治好了。看起来,儿子的所有问题都是从那个附着儿子的鬼而来的。
  • 17:19耶稣的门徒暗暗地到耶稣跟前,就问:“我们为什么不能赶出那鬼呢?”他们应该很困惑,因为以前耶稣给了他们权柄,“能赶逐污鬼,并医治各样的病症。”
    马太福音10:1,8
  • 17:20耶稣回答他们的问题说“是因你们的信心小”——最可能的意思是他们误解了耶稣赐给他们“权柄”的目的是什么,觉得是一种魔法(他们曲解了)而不是来自神的神迹。然后耶稣续解释,说:(1)你们若有信心,像一粒芥菜种——芥菜种是最小的种子之一,并且如谚语所说,它是所有种子中“最小的”(即使我们知道一些种子比它更小)。但是种子的渺小经常会与完全长成后的高大作对比(比各样的菜都大)。它甚至成为高达8-12英尺的树,天上的飞鸟来宿在它的枝上。(2)就是对这座山说:“你从这边挪到那边”,它也必挪去——山是隐喻的,代表做不可能的事或完成非常困难的任务。最终,耶稣最后说“并且你们没有一件不能做的事了”——对任何愿意相信神并且通过信心而行神旨意的人,这是一个难以置信的承诺。应用:真正的信心,不是一种成就自己旨意的“魔法”,比如无论何时都能治好人的病,或者让我们现在过“最好的生活”,而真正的信心顺服于神的旨意,且总是指向神的荣耀。
    马太福音13:31-32
  • 17:21最终,耶稣说:“至于这一类的鬼,若不祷告、禁食,他就不出来”——意味着作为信徒,当我们以信心行事,我们也应该花时间来祷告和禁食,以便我们不会为了成就自己的旨意而曲解自己的信心,乃是要我们按照神的旨意而恳求。圣经告诉我们“我们若照他的旨意求什么,他就听我们,这是我们向他所存坦然无惧的心。”
    约翰一书5:14
  • 祷告是顺服神的旨意。我们应该祈祷神的旨意成就高过我们个人的喜好。耶稣求神解救他,然后他说如果没有别的办法的话,愿你的旨意成就。当我们求神介入在我们的生活中的时候,我们应该总是愿意顺服他的旨意高过我们的意愿。
    路加福音22:41-45;约翰一书5:14
  • 祷告是信心的表达。无论我们通过信心祈求什么,相信它会发生,我们就会得到它并且它将会是我们的。
    马太福音21:18-22;马可福音9:14-29;11:20-25
  • 祷告可以有阻碍。不求,带着错误的动机求、不相信、怀疑、罪孽、祷告却不理解(用现代方言祷告),甚至与你的配偶关系不好,都会阻碍你的祷告。
    彼得前书3:7;哥林多前书14:13-15;彼得前书4:7;雅各书4:2-3

17:22-23耶稣预言他的死亡和复活(再次)

  • 17:22-23耶稣和他的门徒还住在加利利的时候,他告诉他们,他(人子)将要被交在人手里,并且他们要杀害他,但是第三日他要复活。他已经告诉了他的门徒他会死而复活。虽然他们不了解这是什么意思。因此,他们就大大地忧愁。在这里,耶稣的重点在复活上,就是因为他要我们了解,虽然他的死亡是必须的,但是他的复活会带来最终极的胜利,然后他的门徒会得到勇气,传扬弥赛亚的消息。
    马太福音16:21;17:9
  • 神通过耶稣的显现向我们显明了他的恩典。我们需要理解耶稣是谁和他做了什么。
  • 耶稣是神的儿子。他作为百分之百的神和百分之百的人降下住在我们中间。他是无罪的。他与神平等。他作为救世主来到世上。这已被先知、耶稣自己的行为、经文和神本身所证明了。
    马太福音11:27;约翰福音5:33-40
  • 耶稣自愿替我们死在了十字架上。他不必死,因为他没有罪,但是他爱了我们,也选择替我们死。他为我们承担罪,好叫我们罪的债可以得偿还。
    约翰福音10:18;罗马书5:8;6:23;彼得前书2:24
  • 耶稣从死里复活了。这证明了神接纳了耶稣的死作为我们罪的代价。这证明了耶稣所说和所做的一切都是真的。今天他活着作王,坐在父神的右手边。
    罗马书4:25
  • 耶稣是道路,真理和生命。没有别的救恩方式。没有别的神或者人可以为你的罪付出代价。所以,救恩只能是通过耶稣的死亡和复活而获得。
    约翰福音14:6-7;使徒行传4:12

复习题

  • 门徒尝试治好谁的病呢?
  • 他们为什么不能医治这个男孩呢?
  • 耶稣能不能医治这个男孩?
  • 耶稣给了门徒什么样的应许?
  • 耶稣告诉门徒,在他身上会发生什么?
  • 耶稣告诉了门徒什么会发生在他身上呢?

17:1-13耶稣显圣容

经文背诵:马太福音17:2

17:1-2耶稣在三个门徒的面前变了形象
马可福音9:2-3;路加福音9:28-30

  • 17:1-2耶稣告诉门徒们救恩和做门徒的代价是什么,他对他们和一些与他站在一起的人宣称,他们中的一些人在死之前,必然会看到耶稣(人子)“降临在他的国里”。过了六天,耶稣带着彼得、雅各和约翰,暗暗地上了高山。然后当他们在山上单独与耶稣在一起时,耶稣在他们面前“变了形象”。他的样子改变了,来表明他的本质也改变了—这意味着他对这三个门徒显示他真实的身份。他“降临在他的国里”,并且他们亲眼见证了“他的威荣”。他的脸面明亮如日头,衣裳洁白如光—耶稣的外观和衣服从一个“属地上的形象”变成了一个辉煌且光荣的“属天上的形象”。很明显,耶稣不是一般的人—他真是基督,是永生神的儿子。
    马太福音16:28;彼得后书1:16-18

17:3-4摩西和以利亚与耶稣一同显现
马可福音9:4-6;路加福音9:30-33

  • 17:3然后,摩西和以利亚向门徒显现,他们同耶稣说话。这又是一个神迹,因为这两个人已经去世了。因此,这些门徒在见证这两个在来世中服侍神的人(死后会有生命)。摩西给了我们神的律法,并且代表“神的律法”。以利亚是伟大的先知,并且代表“神的先知们”。他们在一起代表神给了人的全部启示,它们共同表明了神的应许,会通过即将到来的基督拯救他的子民。律法和先知们都预言了耶稣死亡并且这是他们正在讨论的主题。所以,耶稣与他们在一起代表通过弥赛亚的死亡而即将实现神对人救恩的应许。
    路加福音9:31
  • 17:4接下来,彼得对耶稣说:“主啊,我们在这里真好。”—他知道这事是难以置信的,而且因为他们亲眼见证了它,他们是被祝福的。然后他继续问耶稣,“你若愿意,我就在这里搭三座棚”。棚应该指的是与过“住棚节”时搭的棚一样。彼得也要为耶稣搭一座,为摩西搭一座,为以利亚搭一座—也许是因为他要他们在这些“棚”里住一段时间一起欢乐。但是,我们不知道彼得建议的完全意图是什么。
    利未记23:34-42

17:5-8耶稣是神的爱子
马可福音9:7-8;路加福音9:34-36

  • 我们是否知道彼得建议的完全意图并没有那么重要,因为在他还说话的时候,他被一朵遮盖他们的光明的被云彩打断了,并且从云彩里出来声音,说:“这是我的爱子,我所喜悦的。你们要听他。”这个光明的云彩和声音代表父神在说话。他很明显的让他们知道,耶稣与摩西和以利亚不是平等的。他们的在场是要表明,耶稣是个被应许的弥赛亚。这个弥赛亚是被神所爱的,心里所喜悦的。当耶稣受了洗,神从天上说:“这是我的爱子,我所喜悦的。”这证实了耶稣作为神的儿子(意味着他与神相等),得到了神完全的爱,他所有的行为都是神所喜悦的。最后,神告诉他们要听耶稣—表示以前神通过律法说话,通过先知们说话,但是现在他通过耶稣说话,因为耶稣是成肉身的神。
    马太福音3:13-17;12:18C
  • 17:6-8这三个门徒听见神的声音,就俯伏在地上,极其害怕。这是面对神的现实的人的正常反应。“俯伏在地上”代表他们有对神本身和其重要性的重视,以及对人本身和和其重要性的轻视。这是一个奇妙的体验。接下来,耶稣进前来,摸了这三个俯伏在地上的门徒,并且跟他们说:“起来,不要害怕。”因为耶稣与他们在一起,他们没必要害怕。最终,他们举目只见耶稣在那里(摩西和以利亚不在了)。

17:9耶稣表明他的复活
马可福音9:9

  • 17:9耶稣和这三个门徒下了山。耶稣吩咐他们“人子还没有从死里复活”不要将“所看见的”告诉任何人。耶稣有个计划。他在执行任务。他在训练他的门徒们,并且他死在十字架上之前,还有要做的工作。他已经告诉了他的门徒他会死而复活。(虽然他们不了解这意味着什么。)在这里,耶稣的重点在复活上,就是因为他要我们了解,虽然他的死亡是必须的,但是他的复活会带来最终极的胜利,然后他的门徒会得到勇气,传扬弥赛亚的消息。
    马太福音16:21

17:10-13耶稣解释关于施洗约翰的事情
马可福音9:9-13

  • 17:10-13接下来,他们问耶稣说:“文士为什么说以利亚必须先来?”看起来他们似乎迷惑了,并不完全了解弥赛亚的预言,以及事件的发生顺序。耶稣回答说:“以利亚固然先来,并要复兴万事。”但他继续说:“以利亚已经来了,人却不认识他,竟任意待他。”以利亚是一位先知,预言中说他要在“耶和华大而可畏之日未到以前”回来。但是施洗约翰已经实现了这一预言(门徒才明白耶稣所说的是指着施洗约翰),没有在身体上成为以利亚(约翰予以了否认),而是“借助以利亚的精神和能力”完成了预言中应该由以利亚完成的事情。最终,耶稣告诉他的门徒正如他们杀死施洗约翰,他也将要这样受他们的害。
    马太福音11:14;11:21-24;14:1-2;16:14;玛拉基书4:5

复习题

  • 耶稣在谁的面前变了形象?
  • 谁与耶稣一同显现?
  • 谁是神的爱子?
  • 耶稣表明了什么?
  • 耶稣说以利亚是谁?

16:21-28救恩和做门徒的代价

经文背诵:马太福音16:24

16:21-23耶稣指出救恩的代价

  • 16:21转折点:“从此”——指的是从耶稣明确指出他就是基督,是永生神的儿子,并且宣称他在建立教会(16:13-20)开始,他开始向门徒透露说,有一天他会被杀死,但也会复活。这会帮助纠正他们对“基督”使命的理解(受苦的仆人)——不是要在地上建立真正的王国,而是要拯救人们脱离罪,在人的心中建立神的国。他开始简要概述将要发生的事:(1)他一定要上耶路撒冷去(犹太人的圣城)——他会走进犹太人的生活中,去完成他的使命;(2)他必须受长老、祭司长、文士许多的苦(所有犹太社会中的领导)——他会受审,忍受来自地上最高权柄的痛苦;(3)他一定会被杀——他会在加略山上被钉十字架,受苦至死;(4)他一定会在第三天复活——但是会有胜利,因为在耶稣死后第三天他会复活。
  • 16:22但是门徒们似乎并没有完全理解为什么耶稣一定会受苦并且被杀。因此,彼得就拉着耶稣,劝他说:“主啊,万不可如此。这事必不临到你身上。彼得承认”耶稣是基督“,是永生神的儿子”,无法接受受苦和死亡带来的羞耻,侮辱和羞愧会是耶稣计划的一部分(他忽略了复活的部分)。他是在反对耶稣的计划,但是他不明白。
  • 16:23然后耶稣转过来,训斥彼得,因为他建议耶稣躲避耶稣刚刚透露给门徒的计划。彼得仍不明白的是,从罪的后果里救赎人类的唯一方式,就是借着基督的死亡和复活。因此,彼得的建议只要与此有任何不同,就会表现彼得像撒旦一般——神的敌人,试图挫败他的至高计划。彼得的建议是属撒旦一边的,耶稣就以此称呼他。如果耶稣采纳彼得的建议,他就会违背神的旨意,就会犯罪(正如在4:1-11中,撒旦三次试探耶稣)。彼得在体贴人的意思,而不是神的意思。因此耶稣告诉他“退我后边去吧。”——意思是他需要停止并离开,因为犯罪的试探是不会得到理会的。耶稣已经揭露并且会忠于救恩的代价——无私的牺牲的爱。

16:24-28耶稣指出做门徒的代价

  • 16:24耶稣训斥了彼得之后,开始对门徒说话,告诉他们身为门徒的代价:无私的牺牲的爱。正如救恩需要付出巨大的代价一样(受苦、死亡),想成为耶稣的门徒也需要付出巨大的代价(受苦、死亡)。耶稣说道,“若有人要跟从我”——意思是如果任何人(也包括今天)愿意接受并顺服耶稣为主(成为耶稣的忠心门徒),那么他们也受召要像耶稣一样,生活中充满无私的牺牲的爱。首先,耶稣说,“就当舍己”——就像耶稣一样,他们不再为自己而活,而是为神的旨意而活。(耶稣反倒虚己,成为顺服的奴仆,自己卑微)然后,耶稣说,“背起他的十字架”——象征着一个人,就像耶稣一样,背着十字架前往被钉的地方,这象征了跟随耶稣的人要受苦甚至可能死亡。(耶稣存心顺服,以至于死,且死在十字架上)最后,耶稣说,“来跟从我”——就像耶稣一样,他们要一直忠心。无论门徒的道路有多艰辛,他们都要以门徒的身份跟随耶稣。(你们当以基督耶稣的心为心。)
    马太福音10:38;腓立比书2:5-11
  • 耶稣向门徒指出了做门徒的代价。他不仅让他们知道,他自己会受苦并被杀死,而且他还希望他们也跟随他的脚步。这与我们的天生的安全感背道而驰(请注意彼得对耶稣的反应),但是这也解释了为什么耶稣告诉我们要舍己——不仅仅在于我们自己,还有比自己更值得为之而活的更重要的东西。然后我们要忠心地跟随耶稣,用无私的牺牲的爱为我们预备的道路。
  • 耶稣在呼召门徒要完全顺服——意味着你要完全放弃自己的生活方式,来跟随耶稣。你的生活不再是围绕“你为生活制定的计划”,而是围绕“神为你的生活制定的计划”。
  • 16:25神在呼召你做门徒,因为(1)比起为自己而活,生命中还有更深刻的意义。耶稣继续讲了一个悖论。凡是要为自己得着生命的人(为自己而不是为了神而活),必要失丧生命,但是为耶稣失丧生命的人(为神而不是为自己而活),必要得着生命。悖论就在于,我们需要把我们的生命献给耶稣,而不是我们自己,才能真正得着生命。他在要求你放弃一切,这样他才能给你更好的东西。如果你为耶稣而活,你会在最完全的意思上得着生命——现在和永远。与之相反,如果你为自己而活,那么生命没有意义——现在和永远都没有。
    马太福音10:39
  • 16:26神在呼召你做门徒,因为(2)你的生命是你所拥有的最珍贵的东西。耶稣问了我们两个问题,来帮助我们审视生命的重要性。如果我们出卖(不顾神,为属世的享乐而活)我们的灵魂(生命)来赚得全世界(地上世界的一切,以便我们可以在财政和物质上富有),这对我们来说有什么益处呢?答案是:没有益处,因为我们的生命是我们所拥有的最珍贵的东西。所以耶稣问道,我们还能拿什么来换回我们已经放弃了的生命呢?答案是:什么也不能。在审判的日子,我们无论做什么也不能把灵魂从永久的惩罚和定罪中赎回来。为你自己的享乐而活,最终却身陷地狱,这值得吗?为了现在这短暂的生命而牺牲永恒的生命,这么做是没有道理的。
  • 16:27神在呼召你做门徒,因为(3)最终会有审判的日子,会有永恒的后果。耶稣(人子)告诉他的信徒,有一天他会作为“至高的王”(在他父的荣耀里,同着众使者降临)回来(在死后并复活之后),并且在那时会有审判,他要照各人的行为报应各人——意思是他会按照每个人该得的而进行奖赏或惩罚。选择神的人会得到奖赏。拒绝神的人会受到惩罚。
    罗马书2:5-11;帖撒罗尼迦后书1:6-10
  • 16:28最终,耶稣对信徒说,他们中的一些人在死之前,必然会看到耶稣(人子)“降临在他的国里”——很有可能指的是17:1-13中的事件,耶稣在三个门徒面前变了形像,他们亲眼见过他的威荣。
    彼得后书1:16-18

复习题

  • 从那一刻起,耶稣开始向门徒指出什么?
  • 耶稣为什么称彼得为撒旦并训斥他?
  • 耶稣让想成为门徒的人做什么?
  • 为什么神呼召我们做门徒?
  • 救恩和身为门徒的代价是什么?

16:13-20耶稣是基督,是永生神的儿子 

经文背诵:马太福音16:18

16:13-16你们说耶稣是谁?

  • 16:13耶稣警告门徒要小心假教义,尤其是法利赛人和撒都该人的教义(律法主义和自由主义)。当他们到了该撒利亚腓立比的境内,耶稣问了门徒另外一个问题:“人说我人子是谁?”——也就是说,人们普遍认为耶稣是谁?耶稣经常称自己为“人子”,表明了他人性的一面,或者说他是完全的人——他与人有一个巨大的差异:他是无罪的。这是可能的,因为他也是“神的儿子”——也就是说,他是完全的神。
  • 16:14门徒们用他们听到的关于耶稣的各种不同信息来回答耶稣的问题。(1)有人说耶稣是施洗约翰——一位先知,为基督预备道路。约翰已经死了,但是人们认为他肯定已经死而复活了(这不合逻辑,因为耶稣和约翰生活在同一时代)。(2)有人说耶稣是以利亚——也是一位先知,预言中说他要在“耶和华大而可畏之日未到以前”回来。但是施洗约翰已经实现了这一预言,没有在身体上成为以利亚(约翰予以了否认),而是“借助以利亚的精神和能力”完成了预言中应该由以利亚完成的事情。(3)有人说耶稣是耶利米——也是一位先知,像耶稣一样宣扬审判的消息,因此也许他们认为耶稣与他很相似,认为这位先知已经回来。(4)有人说耶稣是先知里的一位——他们不知道,耶稣是死而复活的旧先知还是被神拣选的新的先知,但是他们因为他的行为和教导而把他归为一位先知。
    马太福音11:14;11:21-24;14:1-2;玛拉基书4:5
  • 16:15接下来耶稣问了门徒一个极为个人的问题:“你们说我是谁?”大众也许对耶稣的身份有着不同的观点,但是耶稣想要知道,你认为耶稣是谁?如果耶稣问你这个问题,你会如何回答?
  • 16:16西门彼得回答说:“你是基督,是永生神的儿子。”彼得相信耶稣绝不仅仅是一位先知,而是:(1)基督——受膏者,弥赛亚,神应许的世界的救主。(2)永生神的儿子——与神关系最为亲密,这个词表明他是说耶稣是与神平等的。

16:17-20教会的开端

  • 16:17耶稣回应彼得,说道:“西门巴约拿(约翰的儿子),你是有福的。”——彼得是有福的,意味着幸福或幸运,在这个背景下,也意味着圣洁的喜乐。这圣洁的喜悦乐因为他知道耶稣的真实身份,并且这真相不是人指示给他的(属血肉的),而是神(我在天上的父)指示给彼得的。当时,耶稣的听众都远离神,并没有完全了解耶稣是谁。耶稣所说的事情,超出了人类观察所能理解的范围——也就是神借着他的儿子耶稣,向人显明自己,并且最终他会拯救他们。
    马太福音11:25-27
  • 16:18耶稣继续说:“你是彼得,我要把我的教会建造在这磐石上。”这是耶稣第一次使用“教会”这一词语。这是教会创始的开端。我们可以学到关于教会的四个重要信息:(1)教会的根基是耶稣以及承认他是基督,永生神的儿子的人——由天父指示给他们。彼得是第一个这样的人。(2)教会的建立者是耶稣。教会也被称为“耶稣的身体”,耶稣就是头。(3)教会的所有者是耶稣。他会借着在十字架上的死,用自己的血救赎教会。(4)教会的得胜者是耶稣。最后,耶稣说,“阴间的权柄,不能胜过他”。阴间里关着死者的灵魂,因此“死的权势”不会胜过教会。死亡是强有力的,它的门把死者关在里面,人出不来。但是借着死里复活,耶稣会战胜死亡——借此为所有教会成员都得胜铺平了道路。
    哥林多前书3:11;10:4;15:52-57;彼得前书2:6-8;提摩太后书2:19;使徒行传20:28;约翰福音10:14-18
  • 每一个悔改并相信的人都自动成为广义教会的一部分。教会也被称为“基督的身体”,耶稣是头。尽管所有信徒都是基督身体的一部分,耶稣还是借助地方教会来执行他的旨意。地方教会始于耶稣和他的门徒,当他们接受圣灵并被圣灵充满的时候,地方教会就成立了。马太福音16:13-18;约翰福音20:22;使徒行传2:47;以弗所书1:22;歌罗西书1:18
  • 地方教会,是一个信徒持续聚会的地方,共同目标是践行神的旨意和工作,并在我们救主耶稣基督的恩典和知识上有长进。
    彼得后书3:18;希伯来书10:23-25
  • 今天,地方教会存在的条件如下:信徒经常聚集在一起,在神的话语上得到造就并渴望遵守神的话,愿意为新信徒施洗,作为单单信靠耶稣得救恩的信仰的见证,一起吃主的晚餐以纪念他的死,期待他的再来。
    使徒行传2:38;4:31;歌罗西书1:24-26;哥林多前书11:20-26
  • 16:19耶稣最后告诉彼得,耶稣要把天国的钥匙给他(教会的福音),凡他在地上所捆绑的,在天上也要捆绑。凡他在地上所释放的,在天上也要释放(教会的纪律)。这是在教会内确立权柄。权柄首先给了彼得,但是也传给了教会的所有成员。打开天国之门的钥匙就是福音。作为教会,也有权利行使权柄。
    使徒行传2:1-47;马太福音18:15-18
  • 16:20最终,耶稣明确嘱咐门徒,不要告诉任何人他就是耶稣基督。他们要采取和耶稣一样的立场——他当然知道自己就是基督,但是他不告诉任何人。为什么?众人很有可能会误解基督的作用——误认为他来,是要粗暴地推翻当时的政权,并在地上建立自己的王国。因此,耶稣可能不希望错误的信息被传播出去。

复习题

  • 人们说“耶稣人子”是谁?
  • 彼得说耶稣是谁?
  • 耶稣是如何回应彼得的?
  • 我们了解到了关于教会的哪四点信息?
  • 为什么耶稣不希望任何人知道?

16:1-12耶稣,法利赛人,撒都该人和门徒

经文背诵:马太福音16:12

16:1-4这时候的神迹

  • 16:1耶稣在马加丹的海岸(或马加丹的境界)。法利赛人和撒都该人一起来到耶稣那里试探他,希望他会失败,那样他们就可以按照他们所想的,表明耶稣的真正身份。所以他们求耶稣“从天上显个神迹”给他们看。他们要耶稣行一个不可否认是神圣的神迹,以便证明耶稣所宣称的身份。他们并不是带着诚意在问,他们是反对者——敌视和反对耶稣——因此看起来他们在找另一个理由,按照他们的标准来责备耶稣,即使他行了神迹。
    马太福音15:39
  • 法利赛人(律法主义者)是一支宗教派别,虚伪地试图遵守律法,制定自己的规定和规则,对他们自己通过遵行人的传统而来的公义引以为傲。他们相信天使、天堂和来世的存在。他们不愿意与其他人合作和妥协。
  • 撒都该人(自由主义者)也是一支宗教派别,拒绝超自然的事物。他们只接受旧约的前五部书。他们不相信天使、天堂和来世的存在。他们乐意与其他人合作和妥协。
  • 16:2-4耶稣用接下来的方式回答他们的请求:
    马太福音4:5-7;12:24,38-40
  • 第一,他指出,他们有按天色能分辨天气的能力。他们知道,如果晚上天是红色的的话,那么第二天的天气要晴。相反,如果早晨天是红色和黑色的话,那么那一天的天气会有风雨。
  • 第二,他们是伪君子,因为他们知道分辨天色,倒不能分辨这时候的神迹——就是说,按照耶稣已经给他们行神迹的证据,他们还不能分辨耶稣到底是谁。耶稣,神的儿子,住在他们的中间,但他们非常固执,不了解耶稣到底是谁。
  • 第三,耶稣称他们为“一个邪恶淫乱的世代”——这意味着在道德上是败坏的或错误的,并且表示,他们已经不忠于神而是开始拜偶像,所以不会再显神迹给他们看,特别是那些怀疑神的人想要看的奇迹。神迹不是因为有人想要看才给他们看的,而是出于神的意愿和目的给人们看的。神迹只对信神的人有效用,而对非信徒是无效用的。我们不应该怀疑神并试探他,因为这表明我们缺乏对他的信心、信任,也不仰赖于他和靠着他的话活着。耶稣知道这一切,所以他不会跟他们玩儿这种无聊的游戏,变魔术供他们娱乐。
  • 第四,除了先知约拿的神迹以外,没有其他神迹给他们看。这个神迹对他们已经足够了。就像约拿三天三夜在大鱼的肚腹中,耶稣也会被埋在地里三天三夜后从死里复活。耶稣的复活将是他作为弥赛亚的标志和最为可靠的证据。最终,耶稣就离开他们去了。应用:耶稣的复活,耶稣是基督最大的标志。我们不需要寻找其他的神迹,而是需要对我们已经有的标志有信心。相信耶稣。

16:5-12谨慎假道

  • 16:5-6当耶稣和他的门徒渡到湖那边的时候,门徒们意识到他们忘了带饼。耶稣用这个机会来教训他们,跟他们说:“你们要谨慎,防备法利赛人和撒都该人的酵。”在那个时候,人们常常会自己做饼。酵是使面团生产发酵的物质(经常是上周做饼的一些面团),能让整个饼都发起来。重点是,在面团里的酵的改变能力或者酵的“影响力”。因此,耶稣很清楚地告诉门徒们应该要小心,审慎和警惕法利赛人和撒都该人的影响力。即使两个宗教派别的教义不同(律法主义和自由主义),他们都代表着反对耶稣和他教义(恩典主义)的敌人。
  • 16:7-12耶稣的门徒不了解耶稣的意思并且彼此议论,以为耶稣所说的,是因为他们没有带饼。当耶稣看出来他们不了解他所说的,他继续说:
  • 第一,他指出他们的小信。即使耶稣的意思是他们没有带饼,他们也没有理解或记得耶稣已经在饥饿的人群之中所行的神迹。他用了五个饼分给超过五千个人,又收拾了十二个篮子的零碎。他又用了七个饼分给超过四千个人,又收拾了七个篮子的零碎。如果没有饼是个问题的话,那么他们应该对耶稣给他们的供应有信心。应用:我们有多少次不记得神为我们所做的呢?即使我们看到过他做过的奇事,当我们面对将来的问题的时候,我们仍对他没有信心。
    马太福音14:13-21;1532-39
  • 第二,耶稣仍有点困惑,他们为什么不了解他所说的关于饼的事情。所以他又说了一遍:“要防备法利赛人和撒都该人的酵”。最终,在听了耶稣的解释之后,他们了解明白了。“酵”指代着这两个宗教派别的教义,以及它的负面影响。应用:我们需要“防备”假道或者任何反对耶稣的教训。不管他们教训什么,因为两个派的教训是不同的,但他们的教训都是对抗耶稣的——绝对反对耶稣和他在世上的使命。

复习题

  • 法利赛人和撒都该人来寻找什么?
  • 耶稣是怎样回答他们的呢?
  • 耶稣给我们最大的标志/神迹是什么?
  • 门徒们为什么困惑呢?
  • 耶稣如何回答他们呢?

15:29-39耶稣行神迹

经文背诵:马太福音15:31

15:29-31众人惊叹耶稣的医治能力
马可福音7:31-32,37

  • 15:29耶稣离开推罗、西顿的海岸(加利利北边),来到靠近加利利的海边,位于低加波利区域内。这里仍然是外邦人的地区(非犹太人,不遵守旧约,也不敬拜耶和华)。耶稣上了山,坐了下来。
    马太福音15:21
  • 15:30耶稣医病众人的消息很快传开了。也许传开的消息,就是耶稣满足了外邦人母亲的请求,因此她女儿立刻就好了。无论出于什么原因,许多人来到耶稣那里,带来身体有疾病的人,放在他脚前。其中包括瘸子(无法走路)、瞎子(无法看见)、哑巴(无法说话)、有残疾的(身体部分残疾)和许多别的病人——并没有局限于特定种类的伤残或疾病,而是包括了有各种身体疾病和残疾的病人。耶稣做了什么呢?他治好了他们。应用:你有一个比任何身体疾病都严重的问题,叫做罪。你愿意来到耶稣面前寻求医治吗?所有对身体的医治都表明了属灵的医治,借着对他的信心供给我们。
  • 15:31耶稣的医治是彻底且无可争辩的。立刻,哑巴得以说话,残疾得以痊愈,瘸子得以行走,瞎子得以看见。(注意:这有别于现在的假医治者,以“耶稣之名”祷告,但是并没有真正彻底且无可争辩的医治。耶稣医治好了最严重的疾病,是经得起验证的,而不仅仅是头痛或背痛。)这在外邦中的人群中引起了两种反应:
  • 希奇——耶稣真的治好了病人,众人惊叹不已。当他们看到那些身体有毛病的人得到医治,并且开始做之前无法做到的事情时,都觉得不可思议。
  • 荣耀——众人归荣耀给以色列的神。他们借着神通过耶稣所做的认识了神。他们感谢神,以赞美作为回应。“以色列的神”这个词,指的是他们对神与以色列民之间关系的理解。我们不知道他们有多了解神,但是在旧约中医治和神迹(比如让瞎子看见)都是由神来完成的,因此马太记录这医治的故事,也是为了向犹太人以及随后的每一代人作见证,耶稣是神差来的。
    出埃及记4:11;诗篇146:8
  • 结论:耶稣的神迹证明了他是神差来的,肩负着使命。耶稣想要成为你生命的医治者。你有一个严重的问题,叫做罪。只有耶稣有能力医治你。谦卑地来到耶稣脚前寻求赦免,你就会得到。听一听那些罪得赦免之人的见证,你会惊叹耶稣的所作所为。只有借着耶稣,才能跟神和好,才能真正荣耀神。

15:32-39耶稣的供给能力满足了众人
马可福音8:1-10

  • 15:32在医治了那些前来寻求医治的人之后,耶稣叫来门徒,对他们说他“怜悯这众人”——他内心深受触动,愿意向这些人施展良善、恩惠、恩典和怜悯。他深受触动是因为那时他们与他在一起已经三天了,也没有吃的。耶稣不愿意叫他们饿着回去,怕他们在路上困乏。(注意:耶稣关心身边之人的身体需求,并没有只关注属灵需求,尽管他从未只关注身体需求而忽视属灵需求。)应用:耶稣了解你的处境并且愿意怜悯你,只要你愿意来到他面前。
  • 15:33耶稣的门徒没有用“信心的眼睛”看待环境。他们问耶稣在荒野中哪里可以弄到足够这么多人吃的饼。门徒是这样看的:他们不能把众人打发走,因为正如耶稣所说的那样,他们没有足够的力气完成旅程,但是他们又身处荒芜之地,无法弄到任何食物给众人吃。对于门徒来说,当时的情况似乎很无望。幸好,耶稣专攻无望的处境。他会再次借此机会教导门徒,要相信他。应用:耶稣了解你的需求,希望你依靠他。
  • 15:34-37A耶稣问门徒:“你们有多少饼?”他们回答说,只有七个饼和几条小鱼。然后耶稣吩咐众人坐在地上——(上一次耶稣吩咐众人坐在草上,因此我们可以看出这是不同的季节,不同的事件,不同于另外一个供给食物的神迹。)然后耶稣拿着这七个饼和几条鱼,行了神迹。首先,他祝了谢,然后掰开,递给门徒,门徒又递给众人。神迹就在于,饼和鱼的供应从未间断(他们一直给)直到众人都吃且吃饱了。应用:耶稣向我们施展了恩典。他的神迹表明了他的真实身份。
  • 15:37B-38除去妇女孩子,至少有4000人。这意味着可能有四千到一万四千的人。每个人都吃且吃饱了。他们没有从别处得到食物,因为他们所在的地方杳无人烟。最终,吃完过后,收拾剩下的零碎,装满了七个筐子。应用:耶稣的供应超过我们所需——他的慷慨表明了相信他的人有丰盛的生命。
  • 15:39最终,既然众人有了旅途所需的精力了,耶稣就叫众人散去,让他们走了。然后他上了船,来到马加丹的海岸(或马加丹的境界)。

复习题

  • 什么样的人被带到耶稣面前?
  • 当这些人来到耶稣面前时,耶稣做了什么?
  • 耶稣为什么怜悯他们?
  • 为什么对于门徒来说,当时的情况似乎很无望?
  • 耶稣是如何处理的?

15:21-28对耶稣的极大信心

经文背诵:马太福音15:26-28

15:21-22求助者谦卑寻求医治的信心

  • 15:21耶稣教导了门徒什么使人不洁的重要真理后(从心里发出来的,而不是吃进嘴里的),从那里起身,往推罗、西顿的境内去(在加利利北边)。这是外邦人的地区(非犹太人,不遵守旧约,也不敬拜耶和华)。耶稣的大部分事工都在犹太人占大多数的地区进行,但是他离开了这些地区,进了一家,不愿意人知道,可能是借机远离人群和犹太宗教首领的指责,进行一段时间的休息和门徒训练,“却隐藏不住。”
    马可福音7:24
  • 15:22有一个迦南妇人从那地方出来(妇人是希利尼人,属叙利非尼基族),听见了耶稣的事。她来俯伏在他脚前,喊着说(大声喊叫):“主啊,大卫的子孙,可怜我。我女儿被鬼附得甚苦。”妇人所说的话里,我们可以学习到一些她的信心:
    马可福音7:25
  • 她的信心源于谦卑:“可怜我”——她希望得到耶稣的仁慈和同情。但这也意味着,她意识到了,自己提出的请求,是不配得的。她是外邦人,被犹太人所拒绝。但是她愿意谦卑地来寻求耶稣(犹太人),完全放下自己来得到怜悯。你的骄傲是否在妨碍你寻求怜悯?你是否因为缺少谦卑而缺少信心?
  • 她的信心在帮助者身上:“主啊,大卫的子孙”——她把耶稣称为大卫的后代,使用了指代弥赛亚的词语。使用这个词语,并且把耶稣称为主,可能意味着她意识到了耶稣的身份,在表明对他的信心,相信他是主和基督。无论我们如何理解这些词语,她是把这些词视为尊敬的词语,知道耶稣很伟大,能以奇迹般的方式帮助她。信心只有建立在对的人身上才有作用。你认为耶稣是谁?
  • 她的信心寻求医治:“我女儿”——她求耶稣赶走她女儿身上的鬼。她已经了解到了足够的信息,拥有了足够的信心,足以相信耶稣可以赶走她女儿身上的鬼,女儿现在处于鬼的控制和影响之下。我们无法得知鬼附体是如何在女儿身上体现出来的,但是很严重。母亲已经走投无路,需要耶稣行神迹。你是否已走投无路,意识到你的生命里需要耶稣?你是否真的在寻求属灵医治?

15:23-24了解耶稣对其使命的信实

  • 15:23-24出人意料的是,耶稣什么也没说,没有回应她。他沉默着。但是他的门徒似乎感到厌烦。他们来到他面前,求他把妇人打发走,因为她“在我们后头喊叫”——也就是说她一直大声地对他们喊叫,祈求怜悯。看起来似乎是门徒想让耶稣满足她的请求,这样她就会停止喊叫了。耶稣回答他的门徒,说他奉差遣,不过是到以色列家迷失的羊那里去。我们再次从这回答中学习到:
  • “奉差遣”——耶稣在地上的时候,肩负着具体的使命。他的使命不是全球范围内的医治事工,也不是在地上建立自己的政府或国度。他知道神给他的具体使命是要借着死亡和复活,成为世界的救主。
  • “以色列家”——他在地上的使命是神的选民“以色列”,而不是全世界。你在阅读福音书的时候,会注意到他途经的地方和大部分工作都是在犹太人中间。福音最终会传扬到全世界,但是耶特别的使命是关注以色列。
    马太福音10:6;22:9
  • “迷失的羊”——神的子民“迷失了”意味着他们在属灵上与神疏远了。他们离弃了对神的信心,只相信自己的传统和律法的行为,以此作为称义的方法。耶稣来,是要向他们展示正确的道路,然后借着他们建立教会,把救恩的好消息传扬到全世界。

15:25-28耶稣因着极大的信心行神迹

  • 15:25妇人终于赶上了耶稣,来到他面前拜他,说:“主啊,帮助我。”她的信心是谦卑且坚定的。她知道她需要耶稣的帮助。但是耶稣用出人意料的方式回应了她,表面上看似乎是无礼的(因为我们不知道他说话时的腔调和方式),他说:“不好拿儿女的饼丢给狗吃。”这个谚语把身为外邦人的妇人称为“狗”,把犹太人称为“儿女”,把神的祝福称为“饼”。耶稣想要表达的意思是,在家庭生活中,要首先照顾孩子,然后才能照顾宠物。没有哪个家庭会去牺牲孩子而首先照顾宠物。这表明了耶稣使命的重点是要首先与犹太人建立联系。
  • 15:27妇人回应了耶稣。首先,她同意耶稣的说法,说:“主啊,不错。”然后,她接着谚语说,狗也吃它主人桌子上掉下来的碎渣儿。她没有试图说自己是以色列民的一部分(她清楚自己的身份地位),而是希望,即使她不是耶稣地上使命的主要目标,也还是会有怜悯施给她。她表明了,即便她不在“神的子民”的范围之内,她仍然相信耶稣会满足她的请求。
  • 15:28她的回答表明了她对耶稣的信心,得到了耶稣的认可。耶稣对她说:“妇人,你的信心是大的。”耶稣说她的信心是不同寻常的,超出了一般水平的信心。因此,她满足了妇人的请求,她女儿立刻就好了。

复习题

  • 谁来寻求耶稣?
  • 从妇人对耶稣提出的请求当中,我们学到了什么?
  • 耶稣在地上的使命的重点是什么?
  • 耶稣对妇人说了什么谚语?她是如何回应的?
  • 妇人的请求得到满足了吗?为什么?

15:1-20耶稣讲诉(什么能污秽人)的比喻

经文背诵:马太福音15:11

15:1-9耶稣挑战假仁假义

  • 15:1-2耶稣奇迹般地供给五千多个人食物(14:1-21),在水面上行走,并且治好了那些被带到他那里的病人(14:22-36)以后,有文士——(是能读写并且作为秘书抄写和解释旧约的工作的犹太人。因此,常常成为律法方面的权威和老师。)和法利赛人——(一个宗教派别,虚伪地试图通过制定自己的标准和传统来遵守律法)从耶路撒冷来到加利利(革尼撒勒)见耶稣。他们问了耶稣下面的问题:“你的门徒为什么违反古人的遗传呢?因为吃饭的时候,他们不洗手。”这里有两个问题:(1)这不是个人卫生的问题(即使吃饭前,洗手是好的事情),而是对律法(大概是出埃及记30:17-21)错误的解读。祭司吃饭前洗手这一传统的律法是被扩展到普通人,成为外在顺服神和公义的标志。这是错误的。(2)他们没有直接指责耶稣,却指责他的门徒,然而这也同样是在指控他,因为大家会认为是耶稣故意教导他们的(不需要洗手)。
  • 15:3-6耶稣用一个问题来回答他们的问题:“你们为什么因着你们的遗传,犯神的诫命呢?”耶稣的问题直指文士和法利赛人的问题:他们使自己的遗传超过神的诫命。耶稣继续举例说明这个问题:
  • 神的诫命:“当孝敬父母;咒骂父母的,必治死他。”神想要孩子们敬重自己的父母,这也包括他们说话的方式。
    出埃及记20:12,21:17;申命记5:16;利未记20:9
  • 他们的遗传:“无论何人对父母说:我所当奉给你的已经作了供献(奉献),他就可以不孝敬父母。”他们的遗传的意思,就是如果孩子把应该给父母的经济上的支持,给了神,那当父母老了或者需要帮助的时候,孩子就没有责任帮助父母,在这情况之下就不需要孝敬父母。
  • 结果:他们借着自己的遗传,废了神的诫命。他们发誓反对神的诫命,这意味着他们的遗传迫使他们违反神的诫命。这就是假冒为善的定义——自称遵守神的诫命,但自己的行为却不符合神的诫命。
  • 15:7-9耶稣称他们为“假冒为善的人”,因为他们让一个“向神的奉献“使他们“不顺服神”。然后耶稣引用一个预言来讲论他们。从这里我们学会:(1)他们在外表亲近神、尊敬神,但他们的内心远离神,并不不尊敬他。他们可能说的都对,但是真正相信的却都是错的。(2)他们把人的吩咐当做神的道理来教导人,所以他们的敬拜是枉然的(真正的敬拜出于真理)。圣经对于我们认识神的旨意足够用,并且它是我们确信神旨意的唯一方式。没有任何遗传、老师、别的书,或者其他事物超过圣经本身的权柄。这是为什么我们需要阅读、学习并且了解圣经的教导。
    以赛亚书29:13

15:10-20耶稣关注的是人心

  • 15:10-11接下来,耶稣叫众人来到他那里,这样他们可以听到并且明白真理:入口的不能污秽人,出口的乃能污秽人。这与法利赛人所相信的完全相悖。法利赛人洗手的原因就是因为害怕触摸了一些“不洁净”的东西,如果再触摸食物,食物也会成为不洁净的,然后如果他们吃了不洁净的食物,他们就会成为“不洁净的”或者说“污秽”的。耶稣说,这是对真理错误的认识。
  • 15:12-14法利赛人对耶稣所说的话,当然不服。他的门徒来到耶稣那里,告诉他他们不服。但耶稣回答他们说:(1)凡栽种的物,若不是我天父栽种的,必要拔出来——这个比喻大概是说,神的真理是被神栽种的,并且只有这真理将会存留下来,所有其他的教导不会持续。(2)他们应该任凭法利赛人——意味着他们不应该把他们当教导真理的教师,也不应该担心他们的不服。他们是瞎眼领路的——意味着他们没有任何关于真理的属灵启迪。他们跟他们的跟随者一样,都是瞎眼的。若是瞎子领瞎子,两个人都要掉在坑里——意味着他们的将来是祸患。
  • 15:15-20最终,彼得请耶稣把比喻解释给他们听(15:10-11)。首先,耶稣指出门徒们不明白,因为他们应该明白这个道理。然后,耶稣开始解释比喻:(1)凡入口的,是运到肚子里,又落在茅厕里。人吃什么和怎样吃并不(即使不洗手的)影响人的心。所以,入口的不能污秽人。(2)任何出口的,都是从心里发出来的。从心里发出来的(这里是一些例子,没有把所有的都列出来)就是:恶念——罪恶的思想导致罪恶的行为或犯罪;凶杀——由内心憎恨而生的杀害;奸淫和苟合——一切从心里产生的错误的欲望导致性方面的犯罪;偷盗——往往在心里预先谋算偷走不属你的东西;妄证——在心里思想说谎做假见证;谤讟——在心里思想,对神或其他人说出邪恶的讲话或诽谤。因此,从心里开始的,并且是从心里发出来的事才污秽人。
  • 心代表着“内在天性”或人的真实情况、信仰、动机和态度。我们思考、感觉和决策,都是从心开始。心是我们生命万事的源头。问题是,我们的心一出生就是罪恶的——意味着一开始就不是客观的,而是诡诈的,坏到极处,靠自己则无药可救,如果不加束缚,会导致毁灭。每个人生来都是悖逆的罪人。因此,基于圣经的神的诫命目的在于:将我的的心,引向神和福音,以便我们能与神和好。
    箴言4:23;13:20;22:6;耶利米书17:9;诗篇58:3;51:5

复习题

  • 文士和法利赛人问了耶稣什么问题?
  • 耶稣怎样回答了他们的问题?
  • 耶稣为什么称他们为假冒为善的人?
  • 耶稣给他们讲了什么比喻?意思是什么?
  • “心”为什么如此重要?

14:22-36因信耶稣而活

经文背诵:马太福音14:27

14:22-33耶稣花时间祷告

  • 14:22-23耶稣奇迹般地供给五千多个人食物以后,他既知道有些人要来让他作王,就立即催门徒上船,先渡到另一边去。耶稣会等众人散开然后过去。散了众人以后,他就独自上山去祷告。到了晚上,只有他一人在那里。应用:行了一个伟大的神迹以后,耶稣知道私下祷告的重要性。这提醒我们每个人都需要与父神之间有私下的祷告。
    约翰福音6:15
  • 祷告是信徒向神说话。我们相信神能听到我们的祷告,并且他会按照自己的旨意回应我们。信徒应该常常祷告并且时刻留意,以便将他们所要的告诉神,而且当他回应祷告的时候感谢他。
  • 祷告范例:耶稣给了我们一个祷告范例,叫我们知道怎样祷告。他呼求神,就是他祷告的那一位,然后他祈求神做很多事情。他的祷告包括:他渴望看到神被荣耀并且他的旨意成就;祈求神供给每天的需求,赐给他恩典,并且帮助他正确地生活。
    马太福音6:9-13;路加福音11:1-4

14:24-33耶稣在海面上走

  • 14:24-26门徒们开始了旅程,那时船在海中。逆风而行,因不顺,船被浪摇撼。到了“夜里四更天”,就是早上三点到六点之间(罗马把晚上六点到早上的六点之间的时间分成四个更次)耶稣在海面上走,往门徒那里去。当门徒们看见耶稣在海面上走,就惊慌了或者紧张起来,因为他们不知道这个人是耶稣。反而,他们认为这是鬼怪。便害怕,喊叫起来。应用:顺服耶稣或者过基督徒的生活,我们要有困难的时期,我们的信心将受到试炼。
  • 14:27耶稣立即对他的门徒们说话,他说:(1)“你们放心”——意思是他们要有信心,确定会有乐观的结果。(2)“是我”——这是他在确认自己的身份,要让门徒们放心,他不是鬼怪。也许他在说自己是神。(3)“不要怕”——意思是他们不需要再对他们处于风暴中或耶稣在水上行走感到恐惧、焦虑或者忧虑。应用:耶稣呼召他的门徒们在风暴中因信而活。作为信徒,我们不过怀疑、恐惧、焦虑的生活。相反,我们因着对耶稣基督的信心,过乐观刚强的生活。
    马太福音1:20;9:2,22;10:26,28,31;出埃及记3:14
  • 14:28-31彼得回应耶稣,要耶稣使他能在水面行走到耶稣那里去。耶稣说:“你来吧。”彼得就从船上下去,在水面上走,要到耶稣那里去。但是风甚大——风暴还没有平息。但他一看风暴上,就惊慌害怕了,开始向下沉。他便喊耶稣救他。耶稣赶紧伸手拉住他,说:“你这小信的人哪,为什么疑惑呢?”应用:彼得想要表现在风暴中的信心。他对在水面上走的耶稣的信心,本来应该大于他对周围风暴的恐惧。那时,只有彼得有下船在水面上行走的信心,但耶稣呼召他要他有更大的信心。他的怀疑阻碍了神的工。通过这件事,我们可以学到很重要的两点:(1)耶稣要我们做伟大的事情。他邀请我们下船,但是我们的信心必须有耐力,这是一个持久的信心。(2)耶稣不要我们过怀疑、恐慌和焦虑的生活,他要我们通过对他不变的信心战胜那些恐惧。不管你现在的生活是什么样的,不管你正在处理什么问题,耶稣要你用对他坚定信心去战胜它们。
  • 14:32-33最后,耶稣和彼得上了船,风就住了。门徒和船上的人都来敬拜耶稣,说他真是神的儿子。对所发生的事,他们用敬拜和确定耶稣的身份作回应。他们不再怀疑。应用:你对耶稣的回应是什么?耶稣所做的一切事情,都是要我们明白他是谁,并且呼召我们用敬拜作回应,因为他真是神的儿子——意味着他与神是平等的。
  • 如果你还不是信徒,那么你首先要相信耶稣。你是个罪人,需要神的救恩。否则,你会被扔在地狱里面。耶稣要将你从下地狱的可能中拯救出来。你一定要明白他到底是谁,他为你所做的,然后相信他。
  • 如果你是个信徒,那么就下船,加入神伟大的事工当中。不要让对环境的恐惧阻止你下船。你下船以后,也许会失败或者怀疑,别担心,耶稣与你同在。学习如何有大的信心——在与神同工的时候,定睛看耶稣。

14:34-36耶稣医治病人

  • 14:34-36最后,他们渡到那边,来到革尼撒勒。那里的人一认出是耶稣,就打发人到周围地方去,把所有的病人带到他那里。显然耶稣医治人的见证在那里是众所周知的。也许他们听到过患血漏的女人摸了耶稣的衣裳穗子,就痊愈了,因为他们也求耶稣准他们摸他的衣裳穗子。结果是一样的,摸着的人就都好了。他们按照信心来寻求耶稣的医治,就得了医治。那时,他们一切的病都痊愈了。耶稣是主,相信他。
    马太福音9:20-22

复习题

  • 散了众人以后,耶稣做了什么?
  • 谁在水面上行走呢?
  • 彼得为什么开始沉下去呢?
  • 当耶稣上了船的时候,什么发生了呢?
  • 当他们渡到那边的时候,耶稣做了什么?

14:1-21人的败坏和盼望

经文背诵:马太福音14:14

14:1-2希律良心的愧疚

马可福音6:14-29;路加福音9:7-9

  • 14:1-2那时,分封的王(在一定的地方作至高的统治者,但是他的权柄、权利或者领地没有王大)希律(希律阿罗——一个大希律王的儿子)听见耶稣的名声。因为耶稣的教导并他所行的神迹,关于他的消息开始传扬开来。希律很紧张,因为他以为,耶稣可能是施洗的约翰从死里复活了。他认为耶稣所行的异能就是证据(这不符合逻辑,因为耶稣和施洗约翰生活在同一时代)。其实,希律是为杀死施洗约翰而愧疚。你的良心感到愧疚吗?——不要无视它。
  • 施洗约翰是为基督预备道路的先知。他传扬悔改和天国即将到来的消息。
    马太福音3:1-17;4:12;9:14-17;11:1-6,14:1-12;约翰福音1:29-36
  • 施洗约翰比先知还要大,是因为他本身就实现了预言——他就是会为即将到来的基督预备道路的那一位。
    马太福音11:7-11

14:3-12希律的筵席说明了人的败坏

马可福音6:14-29;路加福音9:7-9

  • 14:3-4希律是一个腐败的统治者。希律已婚,但他并不满足,所以跟他兄弟腓力的妻子希罗底结婚了。这明显违背了旧约的律法。所以,约翰曾告诉希律说娶这妇人是不合理的。因此希律把约翰拿住,下在监里。应用:人常常被自己罪恶的欲望所控制。他们迫害那些行正路的人。但神的律法适用于每一个人,不管是谁,律法都指出我们的败坏。
    利未记18:16;20-21
  • 14:5希律和希罗底都要杀约翰,因为约翰反对他们犯罪的行为。希律不杀约翰唯一的原因就是希律怕百姓,因为百姓以约翰为先知。他害怕百姓的反应。希律也知道约翰是义人和圣人,所以敬畏他。应用:人常常选择罪(错误的道路)而不是公义(正确的道路),这导致更多的罪和绝望。
    马可福音6:20
  • 14:6-9希律生日的时候,摆设宴席。在宴席上,希罗底的女儿在希律和众人面前跳舞。她跳的舞使希律欢喜。所以,希律就起誓,不管她要什么都给她。女儿问她的母亲她应该求什么。他母亲显然对约翰不满,告诉她求他们把施洗约翰的头放在盘子里,拿来给她。希律听了,就忧愁起来。他显然没想到她会提这样的要求。不过,希律还是命令人按她所求的给她,因他所起的誓,又因同席的人——意思是那些坐在筵席的人听过他所起的誓,并且会知道他是否兑现,这会影响到他的名誉和政治的前途。应用:人常常受对人的恐惧,而不是对神的敬畏驱使。我们想问题的时候,常常看人而不是看神。这导致了无法控制的罪。
  • 14:10-12命令下达以后,约翰在监里被斩了,把头放在盘子里,拿来给了女子,女子拿去给她母亲。腐败、恐惧和怨恨都会导致谋杀。希律王是一个失败的王,因为他没有惩恶扬善。最后,约翰的门徒来,把尸首领去埋葬了,就去告诉耶稣所发生的事。应用:人时常和希律一样,奖励罪恶却惩罚善行。人类靠着自己时,就是绝望的。

14:13-21耶稣的一顿饭是人类得盼望的例证
马可福音6:32-44;路加福音9:10-17;约翰福音6:1-13

  • 14:13-14当耶稣听见希律对他的反应(14:1-2),就坐船从那里独自退到无人居住的地方(野地)里去。但是众人听见耶稣去了那里,就跟着他步行出了城。等耶稣下船上了岸,见有许多的人,就怜悯他们,治好了他们的病。耶稣动了慈心,愿意对他们施仁慈、恩惠、恩典和怜悯。应用:耶稣知道我们败坏的境况,却愿意怜悯我们。
  • 14:15-16到了晚上,耶稣的门徒进前来,说因为天将晚了,并且他们在无人居住的地方,应该叫众人散开,他们好往村子里去,自己买食物(吃的)。但耶稣并不担心。他告诉门徒不用去,他们会给他们东西吃。那里没有给众人的食物,但像往常一样,耶稣用这个情况教导他的门徒们对他有信心。应用:耶稣知道我们的需要什么,他要我们单单信靠他来满足这些需要。
  • 14:17耶稣的门徒不像耶稣那样有信心。他们对耶稣说,他们只有五个饼,两条鱼。这些显然不够给“众人”吃。耶稣信心十足地要门徒把饼和鱼拿给给他。他吩咐众人坐在草地上。然后他拿着这五个饼,两条鱼,望着天祝福。最后,他擘开饼,递给门徒。门徒又递给众人。耶稣行了神迹。门徒们不断地把饼从篮子里拿出来递给众人吃,直到每个人都吃饱了。应用:耶稣施恩给我们——他把我们不配得的给予我们。他的神迹表明了他到底是谁——他就是弥赛亚。他教导我们在一切事上信靠他。
    马太福音6:11
  • 14:20-21宽容大方:除了妇女孩子,大概至少有五千个男人。这意味着那里也许有五千到一万五个人。每一个人都吃了,并吃饱了。他们没有从别的地方得到食物,因为那地方是野地。最后,门徒把剩下的零碎收拾起来,装满了十二个篮子。应用:耶稣给我们的远远超过超过我们所需要的——他的宽容大方表明,他将丰盛的生命赐给每一个信靠他的人。

复习题

  • 希律为什么觉得内疚呢?
  • 希律的筵席的故事是什么?
  • 希律筵席怎样说明了人的败坏呢?
  • 耶稣的一顿饭的故事是什么?
  • 耶稣的一顿饭怎样例证了人的败坏呢?